產(chǎn)品名稱 |
紅梅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隋梅:在浙江天臺山國清寺內(nèi)。相傳為佛教天臺寺創(chuàng)始人智者大師的弟子灌頂法師所種,距今已有1300多年。唐梅:有兩棵古梅并稱“唐梅”。一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內(nèi),相傳種于唐朝開元年間。一在云南昆明黑水祠內(nèi),相傳為唐開元元年(公元713年)道安和尚手植。宋梅:在浙江超山報慈寺。一般梅花都是五瓣,這株宋梅卻是六瓣,甚是稀奇。
梅花原產(chǎn)中國西南部,野梅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。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,即川東、鄂西山區(qū);鄂東南、贛東北、皖浙山區(qū);兩廣、贛南山區(qū)和閩、臺地區(qū),其中臺灣省以臺南縣楠西鄉(xiāng)梅嶺風景區(qū)、南投縣信義鄉(xiāng)多。為落葉喬木。梅喜溫暖氣候,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。
四川的成都,自古以梅花著稱,宋代詩人陸游《詠梅花》詩:“當年走馬錦城西,曾為梅花醉如泥。二十里中香不斷,青羊宮到浣花溪”。梅是薔薇科李屬的落葉喬木,有時也指其果(梅子)或花(梅花),學名為Prunus mume。梅花原產(chǎn)于中國,后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,又從日本傳播到西方國家,而梅花的學名實際上是日語的發(fā)音,這個發(fā)音據(jù)說是來自中國古代中原地區(qū)對梅花一詞的發(fā)音。
叢植:將紅梅和其它植物成叢地點綴于園林綠地中,既豐富了景觀色彩,又活躍了園林氣氛。如果與綠色樹種叢植,均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。不同花期的種類分層配置,可使觀賞期延長。這樣的分層配置、色彩搭配是園林藝術的重要方式。 不同的葉色、花色,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,使色彩和層次更加豐富。群植或片植:以紅梅為主要樹種成群成片地種植,構成風景林,特的葉色和姿態(tài)都很美麗。其美化的效果要遠遠好于單純的綠色風景林。
修剪,對紅梅盆景的修剪,要剪去交叉、直立、干枯的枝條,對側枝短截,促進花葉生長速度,使紅梅盆景更旺盛。施肥,對紅梅盆景施肥以磷鉀肥為主,也可以施加一些基礎肥料,有機肥料,但不要過量,否則適得其反,花期可以追肥一次,冬天2月施肥一次就可以了。
封閉嫁接部位:用一塊長、寬分別為25cm的白色地膜,從上至下把接穗連同嫁接部位一同包裹,使地膜與接穗上端緊貼在一起,然后用扎繩把地膜扎緊;接穗的上端易戳破地膜,封地膜時要謹慎操作,如果地膜破損產(chǎn)生漏氣,就起不到接穗及嫁接部位保濕的作用,這是嫁接成敗的關鍵。
最近來訪記錄